|
时 间:5月8(周四)晚上19:30——21:00
何平,音乐理论家,博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兼华南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州歌剧学会会长。
自幼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业余附小学习小提琴,“文革”中下乡”插队”,1970年考入张家口市文工团,任乐团首席、指挥,作曲。作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1977年以河北省专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北师范学院音乐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许勇三教授,获硕士学位。1994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钱仁康教授,获博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历任河北师范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学报副主编、音乐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评审委员会音乐理论学科组组长,广东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评审专家,广东省艺术创作中心评审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华南文艺职业学院客座教授,等等。现主要社会兼职有:贵州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音乐学科组组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奖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西方音乐学会理事,等等。
出版的学术著作有:《科普兰和他的音乐世界》,《外国作曲家及其音乐名作》,《科普兰――他写出了美国的音乐》,《音乐的本质与发展》,《科普兰的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概念》(副主编)等专著、译著8部;《高等师范院校和声通用教程》(总卷副主编)等高校教材3部;《谈音乐文献》、《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科普兰音乐作品年表》,《科普兰旋律风格的形成》,《科普兰研究在中国》,《美国交响音乐的发展》,《21世纪岭南音乐发展的定位及走向》,《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等学术论文40篇。
主要音乐作品有:交响诗《宝莲灯》,笛子与乐队《〈河北风情〉随想组曲》,室内乐《三元色》,民族器乐《夏夜》,大型合唱套曲《我们是连接五大洲的钢铁桥梁》,无伴奏合唱《清平乐· 晚春》,以及钢琴曲《小诙谐曲》、《主题幻想曲》,小提琴曲《送肥忙》、《支农路上》、《节日》、《情思》,艺术歌曲《忆江南》,电视片《太行山麓格桑花》音乐等各类器乐、声乐、舞蹈、影视音乐作品百余部(首)。
目前主要从事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涉及:外国作曲家及作品研究,美国音乐文化,岭南音乐文化,作曲技术理论,音乐批评以及音乐创作。已完成国家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1项(合作),省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4项(其中2项为合作),校级人文社科科研项目4项。2000年应邀赴美国参加著名作曲家科普兰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并出席科普兰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研究生讲授《中国当代音乐发展》课程;2006年再次赴美进行为时一个月的美国大学管理课程研修。还曾赴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访问考察活动。
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教育部),1999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广东省政府)。音乐作品及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并多次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2003~2005年连续三次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