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加强我校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5-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关于加强我校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团总支、研究生团支部、学生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做好网络新媒体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关于加强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团中央学校部《关于在高校共青团推广建设“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的通知》和团省委学校部《关于加强高校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推动我院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工作扎实开展,决定进一步加强我院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广和充分运用“广东青年之声”互动社交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青年之声’平台”),通过拓展活动阵地,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实现在共青团工作网络新媒体领域有平台、有队伍、有渠道、有内容、发声音、见效果、创品牌。把共青团的工作和建设覆盖到网上,把共青团员的先进性和担当延伸到互联网上,努力形成步调统一规范“公转”与突出特色漂亮“自转”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工作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推进“青年之声”平台建设。“青年之声”平台是直接面向广大青年开展联系与服务,线上倾听青年心声、解答青年疑惑,线下配套开展服务青年的工作项目。各学院要把 “青年之声”平台作为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窗口”定位,以基层服务型团组织为统揽,以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灵活运用“团帮青、专帮青、青帮青、政帮青、社帮青”等多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努力构建“听—答—办”的完整服务闭环。对于“青年之声”上的青年所提出的问题,要予以充分关注,积极回复引导,把答复“青年之声”上的青年提问纳入日常工作范畴,急青年所急,解青年之惑。

(二)进一步加强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顶层设计。设计好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机制,各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要落实专门人员担任新媒体工作负责人。要将工作资源向网络新媒体工作倾斜,加强工作指导,形成团总支指导、学生参与、充满活力的工作格局;要注重搭建院、社团(团支部)网络矩阵,对接省级“青年之声”平台和其他网络接口,构建由省到班的四级有效联络机制;要结合实际开展日常网络活动,同时注重建立重大集中网络活动的动员参与机制。

(三)进一步探索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创新机制。一是要建立高效的联络机制。在现有的网络新媒体工作矩阵的基础上,发挥校级官方新媒体的优势与功能。二是要建立信息产品原创制度。结合每一时期的实际情况,鼓励动员青年学生骨干、网络评论员主动、正确发声,并组织学院团学组织(学生)原创网文和评论,多推新媒体文化产品,壮大网上主流好的思想舆论。三是要加强舆情监管力度。各高校要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对待舆情事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严格执行上级指令,落实任务。

(四)进一步拓展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的活动阵地。一是巩固已有团属思想引导阵地。进一步抓好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运用。不断提高团委、各校级团学组织官方微博、微信的覆盖率,确保宣传队伍快速反应和工作信息的及时传递。二是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鼓励按照市场规律,借助外力,整合移动运营商、网络社会组织和网上意见领袖的资源,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课外聚集场所设立团的新媒体引导阵地,推动新媒体阵地从互联网向实体平台延伸。三是探索多种互动沟通模式。要综合运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手机报、校园bbs等方式,立足本校工作实际和学生使用习惯,选择建立最适当模式。

三、工作要求

(一)要分步做好“青年之声”平台建设工作,打造线上线下工作格局。全体二级学院团总支书记、校级学生骨干(校院两级学生会正副主席、其他校级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负责人)要在2016年1月10日前通过微信完成在“青年之声”平台的注册工作。

要重点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移动端关注 “广东青年之声”微信服务号,PC端网址:http://www.gd12355.org/);

2.各学院团总支请在2016年1月9日之前将《学院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负责人登记表》和《学院团学“青年之声”平台和“两微”平台推广工作情况调查登记表》两份表格压缩打包报至gjsxtw@163.com,电子邮件名请统一按照“学院名+新媒体工作登记表”命名。

联系人:唐文滔 袁嘉杰

联系电话:020-38256616

学院团委

2016年1月5日

附件1:

高校团学组织网络新媒体工作负责人登记表

学校名称:

学生会网络新媒体工作负责人信息:

职务

姓名

手机号

邮箱

QQ

微信号

专职团干部(含团总支委书记)信息:

职务

姓名

手机号

邮箱

QQ

微信号

注:本表格可以扩充填写。

附件2:

“广东青年之声”服务联盟建设指引

(地市/高校)

根据“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建设方案要求,为聚合专业社会力量,密切各级团组织与青年之间的联系,切实增强团属各服务联盟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特制定“广东青年之声”服务联盟(地市/高校)建设指引。

一、服务联盟定位

“广东青年之声”服务联盟(地市/高校)是由各地各高校团委发起或者联合相关单位发起,由各领域专家和行业精英自愿参与,致力于联系和服务青年的公益团体。各服务联盟在本地本高校团委指导下,依托“广东青年之声”平台,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整合社会力量,服务广大青年。

二、服务联盟任务

1.在“广东青年之声”平台的本地本高校版区为青年提供在线咨询服务,针对本领域问题的响应时间不得长于24小时;

2.结合线上青年动态,定期开展具有专业领域特色、为青年解决实际问题的线下活动;

3.从实际情况出发,提供本联盟服务范畴内的其他服务。

三、服务联盟组建

1.启动组建:首期以组建专业领域专家(含行业精英)服务团为重点(各团队不少于5人),要求服务团成员热心青年工作、乐于解答青年困惑、熟悉互联网操作,能确保投入一定时间精力解答“广东青年之声”平台上的青年提问,并组织开展或积极参与服务青年的线下活动。

2.联合建设:可与相关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结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运行服务联盟,联合建设单位原则上是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企事业单位、已登记注册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机构等。鼓励邀请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知名专家或励志人物参与联盟建设。

3.内部架构: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各联盟内部可设主席1人、副主席1-2人,其中须包含所在地市/高校团委部门负责同志,联盟秘书处设在团委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