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时代社会,大学生面临各种难题,如何协调,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分享人生的绚丽?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校团委邀请广州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李幸民教授座客“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如何化压力为动力——与80后大学生分享人生的绚丽”的专题讲座。
讲座以网络流行的打油诗引入,分析现代人对生活不满的一系列现象,以及80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带来的压力。李教授分析,当今社会,人才济济,必然导致竞争的激烈,造成学生们巨大的心理压力。李教授指出了80后学生的压力来自于现实中的重大事件、日常生活中的困扰、职业性的压力以及恶劣环境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要想“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预期能力和心理应付能力。应该认识到:压力具有客观性与社会性。时代的发展必然引起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会产生压力。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呢?李教授指出,心理主宰行为。只有率先从心理问题着想,发挥潜藏的潜能,抓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只有清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才能把握自己,驾驭自己!
李教授认为必须时刻地反思自己,并学会驾驭自己,从中不断获得生命的启迪。他建议要正确地待人处事:对自身要伴随成长不断思考;对他人要自觉不自觉地去了解;对未来要充满无限的憧憬和期盼。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身边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建议要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通过心态调整,行为放松,情绪控制这三个基本途径来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他还建议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质疑负面思想并列举了十个供学生参考的反思的问题。李教授还指出心理调整与人的认知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事件的反应,起关键作用的是认知,并且还列举了一些两可图,证明不同心态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讲座中,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和风趣幽默的讲解风格,吸引很多同学前来听讲。场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讲座最后,李教授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化解压力,清理自己的情感垃圾,保持健康的心态,成为一名有用的人。
记者:李佩鑫 杨婷辉 钟丽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