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6日晚,我院研究生处处长、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周建江以“百年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主题在校本部讲学厅为我院青年学生作了专题讲座。此次讲座吸引了大批老师、同学前来听讲。
在此次讲座中,周教授分别从中国现代社会前奏的青年运动、中国现代社会的青年运动和中国当代社会的青年运动三个方面再现了近百年来中国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在国家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在危机重重的中国近代史尾声,青年豪杰积极投身救国救民事业,不畏强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青年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的命运,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而在中国当代社会中,青年运动又有了新的形式。在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将集体主义视为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以理想主义和革命主义为基调,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着知识的普及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中国青年的社会选择和人生选择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困惑。
因而,周教授认为,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青年要唤醒自己在城市化建设带来的种种弊病中考虑自己的处境与地位,正确定位自身的生存价值,用热情与激情作为前进的动力,用理想与理性作为前进的指南。20世纪30年代的《毕业歌》唱出了热血青年所肩负的使命——“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在70年后的今天,青年身上肩负的使命同样重要。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广大的青年学生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最后,周建江教授引用江泽民同志的话——“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以此勉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理想和激情谱写青春的辉煌乐章。
(黄晓敏)
|